不够一座宫殿吗?为什么皇帝总是想搬家?

来源:南京搬家服务公司发布时间:2019-10-15 10:41:00

搬家的经历是什么?大多数经历过的人的答案是:麻烦,麻烦,疲劳。

搬家的经历是什么?大多数经历过的人的答案是:麻烦,麻烦,疲劳。

老百姓的小房子搬迁还是那么繁琐,更别说一个**首都的战略地位是如何改变的,是否适合防御,交通是否便利,环境是否有利于发展。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不怕麻烦,不怕麻烦。他一辈子都在想:我到底要把家搬到哪里去?

我们的主人公,皇帝,出生在基层,来自农村。年轻时,他曾与革命军进行过一次“革命”,但他一不小心脱颖而出,使这支队伍变得越来越强大。从一个普通的战士到军队的***,经过多年的艰苦战斗,27岁的他终于带领军队来到了长江边的楚县。在元朝济青路的对岸,当时的一些顾问建议:“帝王都城Jinling的龙虎虎,先把它作为基础,然后出去加速……”未来皇帝觉得这个建议是合理的,于是他走了吉庆路,改名为“应天府”,意思是万物顺应天命。后来改名为南京。

不久,他消灭了两个主要对手,并在战场上取得了初步胜利。他被数百名官员选为“吴王”。随后,他命令手下在中山城东的土地上进行神化,并建造了一座“武王新宫”。这是四重城的宫城,据说是在搬三座山、填鸟的基础上建成的。

建设一个理想的城市并不容易。现在我们看到不规则的南京城墙,其实蕴含着当时城市规划者的***智慧,是符合城市泳池地形布局的典范。

既然他成了天堂的国王,它迟早会来的。然而,未来的皇帝可能更喜欢追求***。他总觉得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应天富只能做北京的临时主人。

1368年,我们的主人公正地成为皇帝。同年,他亲自指挥北伐,接手山东后,立即指示北伐军迁往河南。3月初,军队登上黄河,西攻开封,攻占洛阳,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时,爱帝抛出了搬去开封的念头。

开封市历史文化承载着夏朝、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后梁、后金、后汉、后周、辽代、北宋、金代等历史文化重镇。汴京作为宋代都城,也被誉为“**上富有的城市”。从名画《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它的兴盛。

但是经过仔细的检查,皇帝非常失望。由于长期战乱,开封一直支离破碎,建设困难,费时费力,自然环境不危险,再加上黄河洪水,显然不适合首都,搬迁开封的想法只能做到。

1369年,陕西风平浪静,**局势再次发生变化,皇帝开始考虑再次搬家。这次,他说服大臣们采取实际行动。他选择了自己的龙兴所在地临昊,并将其命名为中都。

Linhao以前没有基本建设的基础,城市建设规划受地形影响较小,因此可以按照理想的标准设计。为了在家乡建都,草根皇帝改变了以往的节俭作风,修建了巨大而豪华的工程,招收了数百万农民工,聚集了熟练的工匠。吸取以往填鸭湖建宫导致“前高后低,情势不妙”的教训,选择缓坡建城,枕山建城,皇宫蜿蜒笔直,皇宫气势恢宏,城市规划的布局是***的。

首都的建设持续了六年。基本建设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这项工作完成后,皇帝去访问了首都。之后,他匆匆赶回南京,颁布了一项法令:罢免明都,这意味着将停止迁都凤阳的意图。

为什么罢工?明太祖的官方回应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中都市的建设标准过高。甚至连柱子和石头地基都被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这使得国库真的势不可挡。

在民间传说中,有人认为刘伯温“凤阳是***,不是皇都”的说法,使皇帝的心无法放下;还有一种说法是,建造这座城市的工匠在建造过程中使用巫术是因为他们负担不起工作,这让迷信的皇帝感到害怕。历史早已无法证实,总之,这座城市并没有逃脱被遗弃的命运。

1378年皇帝登基11年后,他终于下令南京为首都。长期存在的“安家”问题终于结束了。

然而,在1391年,超过60岁的他甚至开始再次搬家。这次,他打算把首都迁到关中。当时朝廷的主要威胁是蒙古草原上的元朝残余。把首都迁往关中可以加强对北方的边防。所以他派王子去西安。

然而,第二年,37岁的王子突然去世。老皇帝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终不再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在他当年年底写的一篇关于祭祀厨房的文章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心情:“我管理这个**几十年了,一切都是照旧准备的”,府城的情况不成比例。我想搬走首都,但现在我老了,精力充沛,**才刚刚开始,我不想为人民工作。又有无数的起起落落,所以我们要听上天的话。我希望我能从这颗心中学到东西,祝福我的子孙后代。”

在一个王朝的开始,对首都的反复确定似乎已经结束。你一定猜到了,这个曲折的皇帝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他从来没有想过,他一辈子都在考虑搬家的未竟事业,在不久的将来会由四儿子朱棣完成,他所建的城市是今天的首都北京。

三大都城交织着怎样的皇帝大计?经过600多年的洗礼,三都是如何一路走来的?8月31日21时35分,南京第五季《一城山水》第十集在“三连城”综合新闻频道播出。


相关推荐